水玻璃注浆技术发展过程

分类

分类:

水玻璃注浆技术发展过程

     1887年德国的Jeziorsky利用一个钻孔注浓 水玻璃 浆液,相邻钻孔注氯化钙,创造了原始硅化法而获专利。1909年,比利时的Lemaire Dunmont在水玻璃中加入稀硫酸,发现了改变水玻璃浆液pH值的凝固机理,使用双液单系统的一次压注法而获得专利。1920年荷兰采矿工程师

E.J.Joosten论证了化学注浆的可靠性,并发明了水玻璃、氯化钙双液双系统二次压注法,于1926年取得专利。由于水玻璃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水泥类非化学类浆液的缺点,价格也比较便宜且无毒,从此欧美各国广泛应用水玻璃浆液注浆。
       
由于水玻璃浆液在固结强度和耐久性方面难以满足某些工程的需要,因而随着高分子化学材料的发展,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首先推出了黏度接近于水,凝结时间可任意调节的丙烯酰胺浆液(AM-9),随后世界各国又先后出现木质素尿醛树脂类、酚醛树脂类、呋喃树脂类、丙烯酸盐类、聚

氨酯类、环氧树脂、不饱和聚酯树脂等性能各异的高分子化学注浆材料。
       
正当高分子化学类浆液较为广泛应用知己,1974年10月日本因福冈县发生了诸如丙烯酰胺引起中毒的失孤,日本政府厚生省发布命令,禁用有毒的化学浆液。1978年美国日本厂商停止了AM-9生产,同时许多其他国家也消防日美禁止使用有毒的化学浆液,人们又开始把注浆材料主要转向

了水泥浆液和水玻璃浆液。

目前水玻璃类浆体(特别是酸性中和水玻璃类,复合型水玻璃类,气液反应型水玻璃类及水玻璃 水泥类)是所有注浆材料中使用率高的,其中又以中国,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应用较多。
       
水泥类浆体(普通水泥,超细水泥,湿磨水泥,硅粉,特种水泥如硫铝酸盐水泥)是当前注浆的主要材料。其中潮汐水泥,湿磨水泥,硅粉是20世纪80年代后新开发的细粒水泥浆体材料,主要是客服普通水泥颗粒大,不能用于充塞中,细砂层和细微的裂缝(宽度小于0.15mm)的缺点。这些

细粒水泥可以诸如10-14cm/s的细砂层和0.1mm的裂隙。同时为了满足不同的要求,水泥类浆体中有时也掺加不同的砂,膨润土和石粉等。
 
资料来源  隧道与地下工程注浆技术